第一百一十三章好事兒不能可著一家來呀!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事兒不能可著一家來呀!
太醫署這個衙門南北朝時期便有,嚴格的說其實不算是個“衙門”,而是個教育機構。
相當於醫藥行業的公立最高學府。
鑒於古代醫道的傳承特點,能進入太醫署的學子絕大多數都是帶藝的,入院學習約等於鍍金。
後來瑞國公當政時將太醫署的職能擴大,判別醫案、審定新藥,對醫者資質進行認定和評級,以及在衛生防疫工作中充當重要角色。
大體上來說有些像後世的衛生部,不過規模、權利和職能範圍要小的多。
隨著瑞國公離世,朝堂發生重大洗牌。新興勢力褪去,老舊勢力擡頭。絕大多數事物和人,都在迅速回歸原本的模樣。
現今的聖上,也就是當時的新帝,大刀闊斧驅逐新學新黨的同時,多少還有那麽些理智。
對先帝時期不少對朝堂和社稷有益的改革措施進行了保留,比如司農寺整合後的農林署,比如禮部下面增設的外事司,還有職能擴充後的太醫署等。
封建社會官員的權利,有帝王支持才會生效。農林署事關民生,李昂盯得很緊也舍得投入,這些年不論是農種改良還是土地開墾都成績斐然。
而太醫署呢,屬於皇帝老子沒事兒時壓根想不到的衙門。
偏趕上連著兩任太醫署令都沒什麽權利欲,導致眼下權責雖然和先帝時期相同,但實際上已經變回了最初教書育人的機構。
最多偶爾收到某位醫者新配伍出的方子進行驗證,或是交情托交情的給一些民間老郎中發個官方憑證啥的。
一個三百多人的學校有幾個教員支撐就足夠了,而當年太醫署提級擴編後人員可不老少。
以至於署裏一幫混上官身的老郎中,整日除了點卯,就是只剩下坐到自家診堂裏等病人了。
確實需要等,而且經常性的一天甚至幾天都等不到一個病人。
畢竟是太醫院供職的名醫,哪是隨便什麽病人都接的。真要“饑不擇食”,不說外面的民間郎中,豈不是連自家子侄和弟子的營生都給攪合了。
所以,一幫老頭兒整日裏大多數時候,都是一杯清茶一本醫書,或是找相熟的擺上棋盤,自找有樂兒的度日。
原本以為今天又是尋常的一天,可半上午時陸續有人接到了自家子侄或弟子的稟報,說是各坊都在統計窮苦病患,說是皇後娘娘心系百姓打算開義診。
義診這種事在大唐其實並不新奇,民間富商豪戶很多為了祈福或是積功養德,時不時的就會折騰著修橋鋪路賑濟窮人。
義診也是其中的一種方式。
通常這種活動,各道各縣都是請一些本地名醫。而洛陽呢,請上一兩位太醫署裏的大醫撐場面,才是最有面子和誠意的表現。
太醫署的老家夥們對此種活動也尤為重視,畢竟一年到頭中名利雙收的機會不多,而且有沒有人請,被請過幾次,是衡量世人眼中一名醫者醫術和名望的重要指標。
畢竟大家聚居於洛陽城,雖說平日裏見面會互相恭維互相托襯,但那是謙虛和氣度的體現。
背地裏和文人武人一樣,彼此間爭個高下排名的心思其實並不弱。
如果某個老頭兒連著一段時間都沒人請,正主還沒著急呢,後輩弟子什麽的就先急了。畢竟師父在業內的地位,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身價。
著急怎麽辦,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替某富家大戶診治時,尋機點上兩句。
當年皇家帶頭勳貴跟進,一大幫民間富商被奪了工廠家業不說,人也跟著倒了血黴。
洛陽商業發達,富商自然也多。
近二三十年起家的富商都長了記性,積累了一些家財後要麽尋找依附,要麽就多做善事,試圖以民間口碑作為護身符。
所以,十次提點裏有八次正主都會欣然破財。畢竟一來能積累口碑,二來還能巴結上一兩位德高望重的醫官。
醫官雖然不值錢,但隨便拎出一個都交厚著無數勳貴高官。關鍵時刻能幫你說句話,絕對能頂天大的用處。
這次皇後組織義診,對一幫老家夥來說是極其重要的。畢竟誰在邀請之列,等同於醫術得到了皇家的認可。
但矜持之下,誰也不好主動去申請參與,只能壓著心裏的焦躁在家中靜等。一邊等一邊暗自思量,既然是皇後娘娘的手筆,自然不會小家子氣。
義診的規模大上一些,所邀的醫者必然會多。
但多能多至多少呢?
而依著自己在洛陽城的名望,能否排上號收到邀請呢?
忐忑和期待中時間很快臨近正午,一幫老頭陸續接到消息,義診居然開始了。
地點在道化坊,各坊首批重癥病患已經齊聚,只等通知分批前往了。
得到消息的一幫老頭兒先是心中一黯,隨後便對哪些同行受邀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。
但隨後傳回的消息,卻讓他們大跌眼鏡。
受邀出診的除了一個張文仲,餘下皆為洛陽城民間醫者,居然跟太醫署上下半毛錢關系都沒有。
這特娘的簡直是欺人太甚!
不對,難道是皇後娘娘對太醫署上下不滿,所以才有意提拔那些民間的野郎中?
老家夥們先是離奇的憤怒,隨後便是透心的冰涼。一個個的再也坐不住,紛紛讓家人弟子備車趕往太醫署。
時任太醫署令已經快八十了,整日就是混日子當好人,凈等著退休。
面對著一幫義憤中透著忐忑的屬眾,只說了一堆沒營養的稀泥話,顯然是不打算攙和。
老家夥們一商量,又去找太醫署丞。
太醫署丞名叫甄碧,乃唐初名醫甄權之子。老頭兒頂父親的光環在太醫署裏混了大半輩子,眼下一心想著接任署令。
這種時候他可不想瞎裹亂引起皇後娘娘的不滿。
所以,也不大想攙和。
不過署令已經躲了,他實在沒法再躲,只能緊著安撫眾人,試圖使用拖字訣。
可安撫的話還沒說完呢,又一名重量級的人物到來,盧正林盧醫士。
老盧頭兒因為義診的事都快氣炸了,生氣的原因不是因為沒邀請他,而是因為只邀請了張文仲。
當朝禦醫共十五人,其中只有張文仲、盧正林和秦明鶴三個擁有“侍醫”頭銜。
說實話,單純從醫術上講三人難分伯仲,只是各有所長罷了。
但張文仲幾次救皇帝於危機,眼下世人皆知他醫術高超。聲望幾乎僅次於孫老神仙。
以至於好多勳貴高官有疾後,首先想到的就設法尋張文仲,請不到人才會想著找其它幾名頂尖醫者。
這讓自詡不差於張文仲的盧正林,感到異常的憤怒和不甘。
尤其是近段時間,盧正林覺得自己簡直是背字當頭。
去長安為漁陽王李鸞診病,連守了幾個日夜,眼見著病情穩定才回轉。
回來後聽說長公主愛女重疾幾近不活,不顧辛勞馬不停蹄的趕去。
結果呢?
人已經被個沒教養的無知小子,誤打誤撞的給救過來了。
這也就算了,居然還被那個少教的混小子給頂在了那裏,鬧得灰頭土臉丟盡了顏面。
過了幾日魏國公二子重傷。
傷科不是他所擅長,盡人事的走了一趟。本是打算趁機給那個沒教養的小子些教訓,可誰成想……居然見了鬼了!
心裏憋著氣怎麽也散不掉的盧正林,心知傷科之事天不遂人願之時十之八九。
原想暫且忍耐,等那個小子犯錯時再出手。好好教訓一番再趕出洛陽,讓其步那個死鬼師傅的後塵。
可又不曾想到,那個小子通過張文仲的引薦見到了聖上。而且不知道給聖上灌了什麽迷魂湯,居然單為他設立了處叫做藥研院的地方。
盧正林雖然心裏氣的不行,但畢竟年齡和閱歷在那擺著。他意識到,即便那小子出錯了,自己也不能出手。
畢竟誰跳出來,誰就有指責皇帝識人不明之嫌。
此種情況下,慣會明哲保身的盧大醫士果斷決定忘掉之前的不快,幹脆無視掉那個最近風頭正盛的小子。
也就在此時,漁陽王李鸞睡夢中亡故。
六十幾歲的人了,而且還患心疾多年。能夢中安詳離世原本是個不壞的下場,
可李鸞那三個王八蛋兒子,連帶著幾個小混蛋孫子,不知處於何種目的,逢人便說是盧正林用方出了差錯。
以至於漁陽王雖表征消失,但暗疾仍在,這才於夢中離世。
對此稍微懂得些醫理人便知是胡謅八扯,但天下那麽多人,又有幾個懂醫理的?
沒幾天的功夫,盧正林盧醫士治死了漁陽王的消息,就從長安傳到了洛陽,被無數升鬥小民茶餘飯後嚼谷了一通後,又隨著人流向整個大唐散播。
面對此種情況盧正林能怎麽辦?
拿著大喇叭滿世界的替自己辯駁?
開什麽玩笑,一代醫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。
就在這憋氣憋到他門都不願意出的時候,收到了皇後要開義診的消息。
與消息一同到的還有一件讓人郁悶的事,負責此次義診的居然是那個沒教養的小子。
知道這件事後他就清楚,此次義診多半與他無關了。畢竟某人年紀不大脾氣卻奇差的消息,就是之前他放出的風聲。
但隨之而來的又一個消息卻讓他坐不住了,那個混蛋小子居然讓張文仲作此次義診的托底郎中。
什麽意思?
難道滿洛陽的名醫就只有一個張文仲了?
還是什麽時候,只有風疾才算得上疑難重癥了?
皇帝離不開他張文仲也就算了,民間繁覆的雜癥也得他張文仲托底?
這也太不把天下醫者當回事了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太醫署這個衙門南北朝時期便有,嚴格的說其實不算是個“衙門”,而是個教育機構。
相當於醫藥行業的公立最高學府。
鑒於古代醫道的傳承特點,能進入太醫署的學子絕大多數都是帶藝的,入院學習約等於鍍金。
後來瑞國公當政時將太醫署的職能擴大,判別醫案、審定新藥,對醫者資質進行認定和評級,以及在衛生防疫工作中充當重要角色。
大體上來說有些像後世的衛生部,不過規模、權利和職能範圍要小的多。
隨著瑞國公離世,朝堂發生重大洗牌。新興勢力褪去,老舊勢力擡頭。絕大多數事物和人,都在迅速回歸原本的模樣。
現今的聖上,也就是當時的新帝,大刀闊斧驅逐新學新黨的同時,多少還有那麽些理智。
對先帝時期不少對朝堂和社稷有益的改革措施進行了保留,比如司農寺整合後的農林署,比如禮部下面增設的外事司,還有職能擴充後的太醫署等。
封建社會官員的權利,有帝王支持才會生效。農林署事關民生,李昂盯得很緊也舍得投入,這些年不論是農種改良還是土地開墾都成績斐然。
而太醫署呢,屬於皇帝老子沒事兒時壓根想不到的衙門。
偏趕上連著兩任太醫署令都沒什麽權利欲,導致眼下權責雖然和先帝時期相同,但實際上已經變回了最初教書育人的機構。
最多偶爾收到某位醫者新配伍出的方子進行驗證,或是交情托交情的給一些民間老郎中發個官方憑證啥的。
一個三百多人的學校有幾個教員支撐就足夠了,而當年太醫署提級擴編後人員可不老少。
以至於署裏一幫混上官身的老郎中,整日除了點卯,就是只剩下坐到自家診堂裏等病人了。
確實需要等,而且經常性的一天甚至幾天都等不到一個病人。
畢竟是太醫院供職的名醫,哪是隨便什麽病人都接的。真要“饑不擇食”,不說外面的民間郎中,豈不是連自家子侄和弟子的營生都給攪合了。
所以,一幫老頭兒整日裏大多數時候,都是一杯清茶一本醫書,或是找相熟的擺上棋盤,自找有樂兒的度日。
原本以為今天又是尋常的一天,可半上午時陸續有人接到了自家子侄或弟子的稟報,說是各坊都在統計窮苦病患,說是皇後娘娘心系百姓打算開義診。
義診這種事在大唐其實並不新奇,民間富商豪戶很多為了祈福或是積功養德,時不時的就會折騰著修橋鋪路賑濟窮人。
義診也是其中的一種方式。
通常這種活動,各道各縣都是請一些本地名醫。而洛陽呢,請上一兩位太醫署裏的大醫撐場面,才是最有面子和誠意的表現。
太醫署的老家夥們對此種活動也尤為重視,畢竟一年到頭中名利雙收的機會不多,而且有沒有人請,被請過幾次,是衡量世人眼中一名醫者醫術和名望的重要指標。
畢竟大家聚居於洛陽城,雖說平日裏見面會互相恭維互相托襯,但那是謙虛和氣度的體現。
背地裏和文人武人一樣,彼此間爭個高下排名的心思其實並不弱。
如果某個老頭兒連著一段時間都沒人請,正主還沒著急呢,後輩弟子什麽的就先急了。畢竟師父在業內的地位,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身價。
著急怎麽辦,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替某富家大戶診治時,尋機點上兩句。
當年皇家帶頭勳貴跟進,一大幫民間富商被奪了工廠家業不說,人也跟著倒了血黴。
洛陽商業發達,富商自然也多。
近二三十年起家的富商都長了記性,積累了一些家財後要麽尋找依附,要麽就多做善事,試圖以民間口碑作為護身符。
所以,十次提點裏有八次正主都會欣然破財。畢竟一來能積累口碑,二來還能巴結上一兩位德高望重的醫官。
醫官雖然不值錢,但隨便拎出一個都交厚著無數勳貴高官。關鍵時刻能幫你說句話,絕對能頂天大的用處。
這次皇後組織義診,對一幫老家夥來說是極其重要的。畢竟誰在邀請之列,等同於醫術得到了皇家的認可。
但矜持之下,誰也不好主動去申請參與,只能壓著心裏的焦躁在家中靜等。一邊等一邊暗自思量,既然是皇後娘娘的手筆,自然不會小家子氣。
義診的規模大上一些,所邀的醫者必然會多。
但多能多至多少呢?
而依著自己在洛陽城的名望,能否排上號收到邀請呢?
忐忑和期待中時間很快臨近正午,一幫老頭陸續接到消息,義診居然開始了。
地點在道化坊,各坊首批重癥病患已經齊聚,只等通知分批前往了。
得到消息的一幫老頭兒先是心中一黯,隨後便對哪些同行受邀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。
但隨後傳回的消息,卻讓他們大跌眼鏡。
受邀出診的除了一個張文仲,餘下皆為洛陽城民間醫者,居然跟太醫署上下半毛錢關系都沒有。
這特娘的簡直是欺人太甚!
不對,難道是皇後娘娘對太醫署上下不滿,所以才有意提拔那些民間的野郎中?
老家夥們先是離奇的憤怒,隨後便是透心的冰涼。一個個的再也坐不住,紛紛讓家人弟子備車趕往太醫署。
時任太醫署令已經快八十了,整日就是混日子當好人,凈等著退休。
面對著一幫義憤中透著忐忑的屬眾,只說了一堆沒營養的稀泥話,顯然是不打算攙和。
老家夥們一商量,又去找太醫署丞。
太醫署丞名叫甄碧,乃唐初名醫甄權之子。老頭兒頂父親的光環在太醫署裏混了大半輩子,眼下一心想著接任署令。
這種時候他可不想瞎裹亂引起皇後娘娘的不滿。
所以,也不大想攙和。
不過署令已經躲了,他實在沒法再躲,只能緊著安撫眾人,試圖使用拖字訣。
可安撫的話還沒說完呢,又一名重量級的人物到來,盧正林盧醫士。
老盧頭兒因為義診的事都快氣炸了,生氣的原因不是因為沒邀請他,而是因為只邀請了張文仲。
當朝禦醫共十五人,其中只有張文仲、盧正林和秦明鶴三個擁有“侍醫”頭銜。
說實話,單純從醫術上講三人難分伯仲,只是各有所長罷了。
但張文仲幾次救皇帝於危機,眼下世人皆知他醫術高超。聲望幾乎僅次於孫老神仙。
以至於好多勳貴高官有疾後,首先想到的就設法尋張文仲,請不到人才會想著找其它幾名頂尖醫者。
這讓自詡不差於張文仲的盧正林,感到異常的憤怒和不甘。
尤其是近段時間,盧正林覺得自己簡直是背字當頭。
去長安為漁陽王李鸞診病,連守了幾個日夜,眼見著病情穩定才回轉。
回來後聽說長公主愛女重疾幾近不活,不顧辛勞馬不停蹄的趕去。
結果呢?
人已經被個沒教養的無知小子,誤打誤撞的給救過來了。
這也就算了,居然還被那個少教的混小子給頂在了那裏,鬧得灰頭土臉丟盡了顏面。
過了幾日魏國公二子重傷。
傷科不是他所擅長,盡人事的走了一趟。本是打算趁機給那個沒教養的小子些教訓,可誰成想……居然見了鬼了!
心裏憋著氣怎麽也散不掉的盧正林,心知傷科之事天不遂人願之時十之八九。
原想暫且忍耐,等那個小子犯錯時再出手。好好教訓一番再趕出洛陽,讓其步那個死鬼師傅的後塵。
可又不曾想到,那個小子通過張文仲的引薦見到了聖上。而且不知道給聖上灌了什麽迷魂湯,居然單為他設立了處叫做藥研院的地方。
盧正林雖然心裏氣的不行,但畢竟年齡和閱歷在那擺著。他意識到,即便那小子出錯了,自己也不能出手。
畢竟誰跳出來,誰就有指責皇帝識人不明之嫌。
此種情況下,慣會明哲保身的盧大醫士果斷決定忘掉之前的不快,幹脆無視掉那個最近風頭正盛的小子。
也就在此時,漁陽王李鸞睡夢中亡故。
六十幾歲的人了,而且還患心疾多年。能夢中安詳離世原本是個不壞的下場,
可李鸞那三個王八蛋兒子,連帶著幾個小混蛋孫子,不知處於何種目的,逢人便說是盧正林用方出了差錯。
以至於漁陽王雖表征消失,但暗疾仍在,這才於夢中離世。
對此稍微懂得些醫理人便知是胡謅八扯,但天下那麽多人,又有幾個懂醫理的?
沒幾天的功夫,盧正林盧醫士治死了漁陽王的消息,就從長安傳到了洛陽,被無數升鬥小民茶餘飯後嚼谷了一通後,又隨著人流向整個大唐散播。
面對此種情況盧正林能怎麽辦?
拿著大喇叭滿世界的替自己辯駁?
開什麽玩笑,一代醫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。
就在這憋氣憋到他門都不願意出的時候,收到了皇後要開義診的消息。
與消息一同到的還有一件讓人郁悶的事,負責此次義診的居然是那個沒教養的小子。
知道這件事後他就清楚,此次義診多半與他無關了。畢竟某人年紀不大脾氣卻奇差的消息,就是之前他放出的風聲。
但隨之而來的又一個消息卻讓他坐不住了,那個混蛋小子居然讓張文仲作此次義診的托底郎中。
什麽意思?
難道滿洛陽的名醫就只有一個張文仲了?
還是什麽時候,只有風疾才算得上疑難重癥了?
皇帝離不開他張文仲也就算了,民間繁覆的雜癥也得他張文仲托底?
這也太不把天下醫者當回事了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